Categories
这是生活

2022

破纪录了,拖延到了5月才写去年的总结。

工作

2022的上半年,犹如阿森纳被下半区球队按着揍,军心涣散,还好下半年的620扭转了颓势。数字化的指标,每周的回顾,对每一点进展的庆祝,对信心的提升价值重大。公司运作方式也从个人英雄主义转型到可重复的流程。

团队建设告一段落,对现有人员还是挺满意的,大家都充满干劲,老中新层次分明。大概从Q4开始,终于可以不用天天蹲LinkedIn,专心工作了。

生活

“福满乾坤虎满堂”,开始一段辛苦、无力掌控、但有独特幸福感的旅程。

颠儿

是不是该撤掉这个主题了,毕竟工作和生活已经占据了醒着的大部分时间,旅行成为新的挑战。

阿森纳

年初还遥遥霸占榜首,4月的丢分还是印证了板凳深度不足的问题。但赛季初怎么也想不到能有这样的进步,无悬念的欧冠,哪怕最后只有亚军。明年可期!

2023

能控制的部分:

  1. 继续坚持锻炼
  2. 继续坚持看(听)书,找时间整理笔记成为知识
  3. 用好团队资源,推动公司成长

希望有的幸运:

  1. 家人朋友平安健康
  2. 回国!
  3. 公司能搭上新一轮的AI狂潮
Categories
这是生活

2021

一如既往地等春天已经过了一半才来写年度总结。2020的一切似乎在2021渐渐演化成了常态,而这常态终于在2022开始有了反转的迹象(如果没有新的变种再次粉墨登场的话)。

工作

Hard模式似乎没有赶上996的强度,但目前看来最大的压力似乎来自不确定性。新公司可以称得上全明星阵容,上有业界大佬坐镇,下有大厂老兵们领路,背靠顶级风投,但犹如足球,不到90分钟,纸面的强队也可能阴沟翻船。2021算是在公司站稳了脚跟,2022应该是crossing the chasm的关键一年,看看纸面的优势是否真能转化为商业的成功。

招人不出意外的难,真的是在寻找设计师当中癖好最独特的那一小撮人。但也算被迫走出了舒适区,在LinkedIn上厚着脸皮搭讪,在Clubhouse扯淡演讲,一切都只为了招人。人没有招到多少,却实实在在地认识了很多优秀人才。

文化也不出意外的有挑战,一边需要思考如何证明团队的价值,而不被逼入墙角成为美工,另一边又要抑制抹花生酱的冲动,保持专注,挑准战场。

生活

感恩生活的波澜不惊。股市终于开始鸡飞狗跳,折腾一圈下来,落袋为安的其实不多,又要开始担心如何不被通胀掏了钱包。基本坚持了锻炼,(被迫)坚持了读书。

颠儿

在疫情间歇期拜访了阿拉斯加,在一号公路边看了几天海,去温村改善了两周伙食,算是超出预期了。

另一边,拥抱了电车,简单易用得无聊,加速却粗暴得上瘾。

阿森纳

破厂再次送走了队长,却也迎来了一波连胜,回到了熟悉的第四。什么时候可以吼一声“欧冠,我们回来啦”?希望今年真的能在塔哥带领下走出低谷,夏窗再进一波补。

2022

能控制的部分:

  1. 继续坚持锻炼
  2. 继续坚持看书
  3. 团队生机勃勃,打赢胜仗

希望有的幸运:

  1. 家人朋友平安健康
  2. 报复性出行,尤其是回国
  3. “福满乾坤虎满堂”

公司发展顺利,cross the chasm自然也是重要愿望之一,不过是部分可控、部分需要运气的愿望,所以单独拎出吧。

Categories
读书笔记

Amp It Up

久仰Snowflake在业界的大名,终于有机会拜读。书里的观点在政治正确、人才紧缺的硅谷应该算挺有争议的,比如要毫不手软清理掉划水员工,但读来非常有实际意义,能体会到一个雷厉风行的CEO的风格。

印象最深的部分:

商场即战场,作为领导者需要带领团队时刻保持专注,适当施压,不能一味讲求耐心去试图挽救后进者。这从团队构建时就应该着手,有潜力、有野心的司机型人才往往比已经功成名就的人更容易出成绩,哪怕他们在之前的岗位并不如意。他们有极强的主人翁意识,愿意提出逆耳之言,而不像乘客型员工那样一切求稳。而且招聘是个长期斗争,要争取在优秀人才流入市场之前就创造条件吸引他们,用他们替代平庸之辈,逐步升级自己的团队。


产品创新需要激进,因为保守的创新不足以说服客户跳出舒适区来拥抱小公司的产品,而且人才也会因为缺乏创新而流失。当团队壮大之后,从众心理往往导致保守主义,这时候司机型人才就尤为重要。


由于慵于思考,团队也会倾向于过度关注解决方案而非问题本身,这也会带来经验主义和个人主义的盛行,最终导致办公室政治。领导者应该鼓励first principle thinking,努力追溯问题本质,而不像政府机构那样用进一步的人员堆叠来解决人员堆叠所导致的问题(如9-11)。


公司文化不光需要建立,而且需要维护,需要落实到具体可操作的奖惩措施上,否则只是空谈。


团队领导不应该成为部门之间唯一的沟通渠道,这并不是领导者树立威信的正确方式,而应该做到言出必行、自我反省、勇于承认不足。映射到团队文化上,才能让大家互相信任,专注于产品而不是办公室政治。


销售策略、销售团队的大小应该和产品状况吻合。在产品cross the chasm之前,需要灵活的定价和销售策略,小、但精悍的销售团队,来配合产品的快速迭代;只有产品找到PMF之后,再通过扩大销售团队来提高销售额。通常这时候已经有客户主动找上门希望能购买产品。领导者需要敏锐察觉转换策略的时间点。


当产品在某个细分领域立足之后,可以逐步向相邻领域拓展。占领一个现存的领域往往比从零构建一个领域容易。领导者的职责是帮助公司作出长远规划,找到那些能够深耕的领域。

Categories
这是生活

2020

站在2021的起点,2020的余威还没褪去。2003年非典时,偏安在家乡的小岛加上高三的两耳不闻窗外事,对疫情的记忆似乎是遥远的;但过去一年却切实触摸到了新冠对各个国家的冲击。相比之下,小家的平淡如水尤为幸运。

工作

经过2019年的磨合,2020已经对自己的小团队驾轻就熟。紧张的资源和特殊的年份,让自己心安理得地选择追求true negative而不是false positive。团队里的大家非常给力,让我乐得作壁上观,虽然副作用是对项目的细节渐渐生疏——安慰自己这也许是职业生涯的必经之路。

下半年终于还是闲不住,开始寻觅新的机会。没有拿到CrOS的位置,放弃了DB近在咫尺的Pre-IPO,却机缘巧合地跟AS这个袖珍公司搭上了线。十年来第一次在G外面试,第一次拿到offer,就这样画下了G家生涯的休止符,等着4月底的新征程。

回顾在AI的4年,有前两年的拼搏,也有后两年的imposter syndrome。格外顺利的晋升之路和不太费力获得的领导赏识,让后者愈发强烈,最终还是决定选择hard模式来掩盖内心的焦虑。

书房的窗正对着院子,得以见证春夏秋冬的完整轮回

生活

身在美帝,过客的心态并没有随着身份的变化而改变。面对这个魔幻的年份和魔幻的川普,不假思索地行使了拥枪的权利,并且第一次关注了乱哄哄的大选。除此之外,每天宅家的日子高度同质化,让记忆毫不费力地压缩数据,一年下来并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日子,所幸读了几本好书,研究的股票留下了不错的曲线。

颠儿

颠儿了么?好像没有。年底请假打通了Cyberpunk 2077似乎是唯一的奢侈。2020,就不奢求太多了。

阿森纳

充满希望却又惨淡的又一年。不过新星的崛起或许代表未来可期。

2021

希望十年来最大的职场变化能有个好的开始,或许是2021最大的期待了。与家人团聚的期待同样强烈,但感谢科学对疫情的快速响应,解除安全和政治的障碍,恢复旅行自由应该只是时间问题。

能控制的部分:

  1. 坚持锻炼
  2. 坚持看书
  3. 在新公司打好产品和人际基础

希望有的幸运:

  1. 家人朋友平安健康
  2. 新公司进展顺利,遇到好同事
  3. 报复性出行

Categories
读书笔记

Austrian School For Investors

顺着Mark Spitznagel的The Dao of Capital读过来的。好奇这个偏执又悲观的奥地利学派。虽然挂着投资的名号,书里提到的投资方式却有些不食人间烟火、老道士鄙夷红尘滚滚的画面感。

跟马克思相反,奥地利学派认为商品价值和价格反映的不是已经确定的生产成本,而是购买者对当前需求的主观估价和对未来需求的主观预期。在大部分人只能扮演price taker而不是price maker的情况下(例如只能被动地接受雇主提供的工资水平),盛行的消费主义却鼓动起无穷无尽的欲望而导致痛苦。

当一些经济指标(例如自然利率)显示民众希望通过储蓄来延后消费时,根据Hayekian Triangle II,创业者应该会在另一端寻找机会,用资本品(capital goods)来取代劳动密集型环节,提高生产效率。如果政府强加干预,利用人为的低利率来惩罚储蓄、刺激消费,就会使创业者错判需求,将资本投入错误领域,产生泡沫。而资本的错投往往又是不可逆的,所以泡沫破灭便会伴随资源的浪费。

结合前几个观点,现在的股市其实是政策主导的大规模投机场所,并和政治挂钩。回看最近几年Trump的言行,可谓完美验证:经济繁荣,加息预期升高,股市跌;经济低迷,放水预期升高,股市反而上涨。为了支撑股市(美国养老金制度的命脉),总统候选人一定会偏向宽松的货币政策。

持续宽松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滞涨(stagflation):经济低迷,失业率高企,商品价格升高。这因为超发的货币涌入资本市场,推高了资产价格,却不能带动实体经济,劳动者收入降低无力消费,生产者只能减产,由于供不应求,导致商品价格上涨。由于消费和生产低迷,通常用于抵御通胀的大宗商品、房地产等渠道也会失效,而需要转投生存生产必需品(石油,肥料,种子等)。美国在70年代就曾经历过滞涨,也许很快又会重现。

美联储目前疯狂印钞却还没导致通胀,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元的全球货币特权。但如果持续下去,美元信用破产、新的国际货币架构取而代之也并非没有可能。

最后,从实际操作角度,作者提到了几个符合奥地利学派的投资方式,包括permanent portfolio(黄金,现金,股票,债券各占25%的组合),市场上有现成的ETF(PRPFX, PERM)看起来十分稳健但回报率差强人意。

一些值得关注的宏观经济信号:

各种信用和货币供给数据;货币流通速度(velocity of money):衡量持币的意愿;股票、收藏品、豪宅的价格水平:衡量富有阶层持币的意愿;资本品和消费品生产比例(the ratio of capital to consumer goods production):衡量泡沫水平;风险溢价、贷款利率上升:泡沫即将结束;国债收益曲线倒挂:股市崩盘和萧条。

Categories
德先生 读书笔记

Participation and Democratic Theory

忽视了书名里的Theory一词,买到一本货真价实的硬核理论读物、一篇学术论文,引用了各个学派的理论,在非常抽象的层面讨论,很少联系现实世界的例子,对门外汉来说非常抽象难啃,只能啃到一些皮毛:

1. 民主体制不是一键切换的,而对参与者有某些要求,例如这些参与者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决策体制,包括家庭、企业等。

2. 当代(本书著于70年代)西方国家遭遇的挑战是投票参与率低下。

3. 在解决2的过程中,由1引申出来的一个矛盾是:即使在民主体制下,大部分决策也难以让所有公民参与,尤其是社会底层、未经民主训练的参与者要么对政治兴趣寥寥,要么在家庭生活和企业活动中体验的是authoritarian组织方式。所以盲目追求高投票率,反而可能动摇民主的根基。因此,在政治理论家中,被广泛接受的观点是参与(participation)只在民主中扮演极小的角色。

4. 精英民主理论的代表人物熊彼特(Joseph A. Schumpeter)就认为,想让全民议政是不显示的,最终社会仍要由精英阶层统领。而代议制的好处在于让这些精英互相竞争,受全体公民委托来制定政策,但同时又对他们有制约机制。这才是民主的核心。

5. 同时,广大选民对政治无感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社会对立,例如政策变化导致的社会冲击。

6. 对民主体制的另一要求是社会需要有一定程度的同质化(heterogeneity),才能保证在精英竞争的情况下社会不会分崩离析。

7. 由1而来的另一个引申是,政治民主体制需要与此社会中其他组织的主流合作方式相符。比如,如果一个社会中的企业和家庭都是authoritarian,那就无法保证民众受过足够训练,参与民主政治。

8. 卢梭对理想国的描述是,一个社会中任何一个公民都不能富有到能完全买断另一个公民,这才能保证每个公民政治观点的独立性,进而保证民主的有效性。但这些公民之间又需要互相依赖,这样他们才会在议政时平衡自己的私有利益和集体利益。最终,这样的体制制定出来的法律才能被所有人接受,实现真正的法治而非人治。

Categories
读书笔记

On China

太棒了,花十几块钱买到了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一辈子的经历和思考,还有比这更值的吗!不光从美国的角度陈述了历史,而且加入了基辛格先生独到的视角,值得二刷。

最大的感触:

1. 美国上层白人确实理想主义泛滥,以解放全世界为己任,无奈道行不够,解放不彻底,又自带exceptionalism 心安理得;而中国领导人习惯于围棋思维,对内宣传中的帝国主义包围圈也许并非对方的有意之举;两套思维方式鸡同鸭讲,难免冲突;

2. 常人谈论美国时往往过于简化,但美国并不是铁板一块,国内政治因素非常影响上层决策,需要从多方面考虑;

3. 前三代中国领导人都是大智慧,从困局中找到出路;

4. 中美关系如果变成零和游戏,倒霉的是全世界,在中国已经崛起的情况下,双方更应该努力寻找共同努力的方向,但2019年的状况应该不是基辛格希望看到的,但愿未来更好吧;

5. 中国推崇的和平崛起其实在亚洲小国看来很可怕,一是由于被统治的历史,二是缺乏制衡的政体,他们不是不愿相信,而是不能相信、必须留后手;

6. 国际政治随机性太强,朝鲜战争的导火索竟说不清道不明,89也莫名其妙升级,导致双方关系恶化,几乎功亏一篑。

Categories
这是生活

2019

没想到2020开年就如此惊心动魄,算是年度总结迟到的借口吧。计划了一阵子的春节之旅因为新冠爆发,成为在国内过的最冷清的一个年。但比起奋战在一线的工作者和受病毒感染的病人来说,已经是幸运至极了。有人说庚子年总是流年不利,但还是希望今年的波折会在年初耗尽,大家都能有平安温暖的2020吧。

工作

工作也许是2019进展最大的方面了。感谢客观环境,从单兵作战到带领团队的角色转换循序渐进,没有太多drama,抽丝剥茧般逐渐接触到各种新挑战。升职也出乎意料的顺利,跨过了曾以为遥不可及的一个门槛。回想起来,很大程度上归功于2017年换组的决定,加入一个快速上升的新项目。

生活

继续平淡如水,感恩。唯一纠结的问题还是在何处安定。湾区?西雅图?纽约?温哥华?上海?北京?厦门?掐指一算其实搬家成本挺高,目前的状况也不是未来的最优解,但另一方面也还怀揣着能来去自由不局限于唯一解的幻想。难度更大,不过也许是目力所及的最理想状态了。不试试怎么知道呢?

2019很开心啃完了几本大部头,从随意读书渐渐发掘出了深挖的领域。社会学、政治、国际关系,这些空泛的概念其实跟生活息息相关。读完这些书如同看过影评,更能欣赏眼下剧烈变动的社会。

颠儿

升级了simracing的装备,每天也接着享受清晨一脚油的快感,但从时间的投入产出比来看,在这上面扩大投资似乎有些奢侈。那就维持现状吧。

阿森纳

绝望和希望夹杂的一年。埃梅里的玄学连胜断崖式下跌,变成了惨不忍睹的战绩和场面,白驹过隙的永贝里没能创造奇迹,希望阿尔特塔能是新的基石,从根本上扭转窘境吧。

2020

鉴于经济形势,也许这并不是适合在主业上太过折腾的一年。如果顺利拿卡的话倒是应该寻求能换取自由的副业了。所以:

能控制的部分

  1. 坚持锻炼
  2. 坚持看书
  3. 探索副业

希望有的幸运

  1. 家人朋友平安健康
  2. 家庭进阶

Categories
这是生活

2018

这一年中偶尔会想起长满野草的博客。今天想着该年终总结了,过来一看果然野草比人高。后台数据库挂了,需要重启;网站还没有SSL证书,Chrome风险警告高悬;迁移到GCP时有些遗留问题,js/CSS 404……花了大半天时间大扫除,才算能下笔。

回头想想今年刷的新闻和微博,似乎悲伤的消息占上风。霍金,金庸,安南,单田芳……这些名字的离去,称之为一个时代的告别确实不为过。轰轰烈烈的房市和股市终于转入萧瑟,虽然按照巴菲特的说法,这是打折季的开始。

延续去年的思路,分门别类的话:

工作

从客观指标上来看,现在的团队可谓在2018做了180°掉转,从僧少粥少变成了僧多粥多,热闹非凡,第一次体会到一个强势领头人的作用,以及多团队协作的复杂,并且逐渐摸索怎样协调推动自己想要方向。希望明年能顺利实现角色转换,在另一个维度上继续成长。

生活

近两年在G’Geist里,生活部分总是最满意的章节,虽然24小时中能划归“生活”的时段并不太多。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在附近发现新的好吃馆子,大大提升幸福感,对于一个美国大农村来说实属不易。春天时与院子里的杂草艰苦斗争,方知大自然之势不可逆,以及美国人的草地执念之傻。夏天接了妈妈来住,又带她转了一圈我们曾经战斗过的温村,需要继续努力,给老人家们更多的得瑟素材。

2008年时觉得毕业十周年返校是理所应当,2018的五月份才知道这事儿自己说了不算,只能半夜微信视频参加班会,聊以安慰。我大DA的同学们果然样样精通,十年不见,行行皆有建树。寄望2028。十月份邵院长匆匆过境,可惜没来得及一起督一场球。

颠儿

买了辆blue car,重拾手动挡的乐趣;11月的纽约,大吃+博物馆的日子,即使寒风凛冽也很惬意;12月的Cozumel,潜水技能没有荒废,还能给小鱼小虾们对上焦。

比起往年,今年读过的书还算不少,手机/Kindle/iPad无缝阅读的体验很是畅快。啃完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之后,希望明年能深入发掘更多科幻题材。

阿森纳

很庆幸在2017能亲眼看见温格时代的最末篇章。现在的破厂有了陌生的教头,陌生的阵容,陌生的打法。激动人心的瞬间依然不缺,但看看曼联最近的狗血,换帅的过程或许不是三五年能够完成的。COYG!

2019

能控制的部分:

  1. 坚持锻炼
  2. 坚持练字
  3. 坚持看书

希望有的幸运:

  1. 家人朋友平安健康
  2. Career转换顺利
  3. 拿卡顺利
Categories
这是生活

2017

隐约记得只有在校内网的时代草草写过一次年度总结,因为懒,并且找了个非常站得住脚的理由安慰自己:需要记住的总会被记住。近来总是被番茄笑话记性差,电视剧看到第二集就不认得第一集出现过的人了。那就服老吧,趁着还热乎,多埋下些线索,供以后回忆。

如果把前面30年一起回顾,似乎只有那么几个关键的年份显得重要,比如04、08、11,其余仅仅是按部就班的过场而已。但17年似乎一下变得节奏紧凑。

// 工作

入职以后第2次换项目。在I/O发布之后,告别了耕耘3年之久的大屏幕,把职业生涯的前6年平均分配给了enterprise & consumer产品设计,然后走到当下12级的风口,试图当一回猪。新项目在交互设计方面或许不是最有趣,但希望能借机培养更高层次的产品设计思维,学习如何在缺乏UX的环境里扎根,当然,蹭一把热点研究研究火热的AI也是极好的。秋季升了个职,好像并没有什么不同,真正的领导力还是需要在每日细节中锻炼出来。

// 生活

在仅仅看了一个多月后,无比幸运的买下了所能负担得起的最中意的房子。一月末下offer, 二月末正式交房,转眼间,后院的杏树已经历了一岁枯荣。二月到七月间,混杂着换项目和出游等事件,胜利完成装修大业。一路上学会了如何做室内设计渲染,如何申请permit, 如何抹灰,如何刷墙,如何组装橱柜,如何挑选插座,如何安装智能车库门,如何安装软水器净水器,如何把控现金流……对于坊间传言的预算和工期双双翻倍,做到了仅仅超期一个多月。

搬入新家也意味着离开住了两年的新月村,还是很不舍那个热闹有活力的小区,不舍被星巴克咖啡香气叫醒的周末早晨,不舍隔壁战友和他们的两只猫,不舍深夜就着月光绕大草地散步,不舍三分钟就能跑下楼坐上班车。

// 追求(?)

实在不知道给这段起什么名字。5月份终于踏上伦敦的土地,走进那座无比熟悉的体育场,亲眼(隔着500米-_”)看了一眼温老头儿,俗不可耐地跟大帝的铜像合影留念。小破厂也很争气,2:0干净利落地搞定红魔。当然也少不了跟邵爷惯例的远程督战,只是这一次你丫网再快也没法剧透。续集就是在11月终于跟邵爷在他的新根据地会和,时隔四年,也是当(小厂迷他)爹的人啦。

// 收官

17年的收官在国内。爸妈越来越需要照顾,身体和精神上。离家十三年,越走越远,是不是该调头了。回国感受似乎能用那个咖啡馆完美概括:嘈杂、烟雾缭绕,却人头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