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希尔瑞斯

下一步的寻找(上)

下午在世贸的光合寻找圣经未果。这本全世界最畅销书难道只有教堂卖么?

想起YoYo说的尼西,牛和雷陪着我从世贸转战博物馆。问明来意,老板很干脆的送了我们三人各一本厚厚的中英对照版。惊讶之余,更是折服于老板的热情,问我们在哪上学,毕业后去哪,是否接触过教会等等。捧着那本厚厚的圣经,很惭愧地只能笑着如实回答,现在是抱着了解的心态来拜读。

那么,这一步之后我也算浅尝了世界三大宗教了吧。

昨天看到了Yo页面上一个同学的留言,先是引了“笛卡尔就在设法论证上帝的存在时发现一个可能的邪恶的上帝”,再来一句“科学就可以靠边去死了”。于是触发了我发牢骚的欲望。

首先,红色的课本从小到大都在暗示我们,宗教是类似于迷信的,而科学又是破除迷信的利器,那看来科学和宗教是你死我活的关系了。渐渐的才算明白,有些宗教的东西是迷信,而更多的,藏在阁楼深处远离尘嚣的却不是。古人很愚钝的认为百年古树里住着神仙,因而毕恭毕敬,好好保护,古树也自然枝繁叶茂的庇护全村老小,提供纳凉之所。现代人可以很神气地拿着X光机对大树扫描一番以证明神仙乃子虚乌有,顺便嗤笑古人愚昧无知。但此时,是否应该对祖先小小的粗陋的“迷信”表达一点儿感谢呢?面对那个无法证明的神仙,正是这么个善良的小小的“迷信”让这棵大树得以保留至今,否则它早已被大卸八块做成谁的家具了。古人是无知的,他们没有X光机;我们现在也不过尔尔,连299792458 m/s的尾数都难以达到。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知道的多了,因此也更无知了。面对未知,古人如果挥动铁斧砍掉大树便是不幸,我们如果卖弄半桶水的科学,不也可悲么?所以,宗教也许是指导我们在未知中向善良和美好前进的最好航标了,而科学则是用来扩建航船的材料,少了谁都是不好的。

4 replies on “下一步的寻找(上)”

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宗教最大的作用大约在于维护社会、社区以及个人内心的‘和谐’。
社会层面上,那种不作恶、与人为善、‘别人打你左脸,你把右脸也给他’的教义在几百上千年前政治体系、法律制度不是怎么完善的情况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道德风气、社会准则调控作用;使得人们不再野蛮,温文尔雅起来。
宗教在焦躁的现代社会起到的更多的是个人心灵寄托的作用。这一点,宗教与西方的psychoanalysts和中国的算命先生干的活很类似:虽然解梦者都很操蛋,但是重点在于人家一本正经的忽悠能冲破病人心中纠缠不清的anxiety和恐惧的uncertainty,给出寄托/依托/慰藉。这两项是技术活,需要专家操作;而宗教自学就行了。

先把自然科学对人类社会的双刃剑作用抛开一边不说,与宗教更对口的应该是社会科学和技术。历史上,人们普遍认为后者替代前者是绝对的进步(看在生产力发展的份儿上?)。
社会方面,货币的出现,经济体系,(民主、专制)政府统治的建立和完善,大众传媒给思想传播带来的空前便利和自由,都使人们不再把神说子曰当作唯一行为准则。
个人方面,生理学、心理学、认知科学、医学的进步让人们意识到夏娃亚当之于大蟒蛇的区别并不主要在神权职能上;但是对于众多有着各种心理困扰的现代人,宗教仍是强有力的‘静心’手段。

To LEON:

如果要分析它们的社会作用,也许还可以考虑一下宗教对政体的维护作用。中国和欧洲的奴隶和封建时期,倘若没有宗教是万万不能的。即便到了现代政体下,不同宗教的影响仍然非常明显,美国大呼特呼的德和赛在中国人看来就多是扯淡和胡闹,而中国人更习惯将毛主席作为天子的地位来崇拜,并期待开明天子的英明领导。

至于宗教在“静心”方面和其他社会科学心理科学的关系,我认为如果要发挥宗教的真正作用,在个人角度反而应该保持宗教信仰的唯一性。现代人之所以困顿和迷茫,其实多是源自于传媒带来的泛滥信息和多样化的选择,其间的冲突和矛盾导致了不知所措。如果能找到一个成体系的、符合个人本性和价值观的“神说子曰”,托付以自己完全的信任,作为行事的唯一准则,那么就不需再为这些决策而苦恼,大可以扔掉专家,并能获得更大的内心平静。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