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和pp以及vivi & bamboo两位才女共享宝龙珍宴的晚茶,吃的东西很不错,一人也才花了三十,环境也好,大大促使了我们谈话的深入,以至于十点钟饭店打烊才怏怏离开。
两位女生虽不是OL装出场,但跟我们两个土包男比起来已不是同一时代了。她们各自汇报了工作的环境和内容,才知道vivi是5月才投的Maersk,bamboo也是7月才回厦门定了太古,于是我们三人自定义为毕业选择上具有“奇特爱好”(之前的“特殊爱好”一词显得太诡异,便换作了“奇特”……)。然后共同探讨了北京和厦门这两座城市的区别所在,以及我们“奇特爱好”的根源。
两位女生果然非同凡响,个中观点鞭辟入里。
vivi言,北京的享乐是可以到极致的,工作忙碌也是可以到极致的。享乐,可以跟中国最有内涵的一群人在圆明园边的酒吧聊哲学,聊艺术,然后在夕阳下穿过皇家园林的废墟散步回到清华园,那样的享受是纯粹精神的。毕竟北京有厚重的过去,也有辉煌的现在。然而,清晨的人流,木然的表情,标准的白领装束,排成一队涌出五道口城铁站,奔向中关村,又让人觉得他们失去了作为人的生活的一面。于是,这就是两个极端。而在北京却难以找到一个平衡点。不去成为木然中的一员,也许就要与价值连城的机会失之交臂,甚至穷困潦倒;而木然了,便意味着享乐渐渐远离,成为奢侈品。厦门则是在两端都做了牺牲,懒散的工作,简单的快乐,即便是天天两点一线也不乏乐趣,也许就是一个平衡点吧。bamboo说的,厦门或许类似于希腊的小城,心态上看淡一切,淡淡的过着日子,这样的城市也许在中国也仅此一家了。我呢,在北京也呆了四年,对那个城市留下的印象却是灰色的,便是水立方耀眼的蓝色也难以突破灰蒙蒙的天。于是在这样的天里,人们似乎也就懒得去装点自己,装点城市,装点生活,导致了流水线气氛的越发浓厚。也许我们是在这样拖着拖鞋吹着海风的城市长大,再换到那样一个色彩单调、需要忘却生活去努力工作以抓住全中国最好机会成就最大事业的城市,便难以停留了,在权衡中,更多的厦门孩子还是选择了回来做波澜不惊的事,过拖鞋海风的小日子。这样的心态是太老龄化了吧?年轻时这样的选择也明确得令自己不安。不过,又能如何?
然后是在学校的四年了。还是vivi简单明了的说出了我们三人的心声(bamboo除外-__-):在理工科的孩子里,我们不是最适合理工的那一类。PP说,也许是高中就注定了的。那些高中偏科的孩子到了大学,面对理学和工程,他们能轻松的用理工的眼光去看它们,而我们这样各科平均的,反而容易从其他角度去考虑,于是,渐渐的便成为另类的一群了。还是很佩服vivi,一个才华横溢的文学女青年在THU最理工的一个院系熬过了四年,跟飞机轮船和导弹打交道,她说,当作是锻炼吧。还好,她现在在Maersk看起来过得很幸福。我倒算幸运,虽然最终没有融入自动化专业的大军中,但四年来学到的东西还是能成为实现理想的垫脚石。只是现在跳出了国家为我们设计好的发展道路,出来自食其力,却没有其他学校毕业生那样厚厚的一叠资格证和奖状,连四六级都是裸考考出来的分数,在开始的一两年里难免要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但学校给我们留下的信心应该还是能支撑我们迎头赶上吧?呵呵。
今天白天,两位邻居有事过来,问起我的情况,首先还是不解为什么不出国,然后说到找工作,异口同声的说“你这样的学校不愁没工作啦”“单位都抢着要你吧?”,只能皮笑肉不笑一下。上周五投了一份简历,石沉大海,今天投的一份又是人家点明要工作经验的岗位,凶多吉少。在家里闷得连上街摆摊的心都有了。还是只能耐着性子等。bamboo说,也许是over-qualified了吧,她进了单位也是被怀疑回厦门工作的动机。可是,哪个单位给我个面试也好,“紫薇,你听我解释,听我解释啊……”
好久没有写这么长的记叙文了。。。
2 replies on “晚茶谈话总结”
是很长啊 …. 难得看到…
@_@ 人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