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德先生 读书笔记

Participation and Democratic Theory

忽视了书名里的Theory一词,买到一本货真价实的硬核理论读物、一篇学术论文,引用了各个学派的理论,在非常抽象的层面讨论,很少联系现实世界的例子,对门外汉来说非常抽象难啃,只能啃到一些皮毛:

1. 民主体制不是一键切换的,而对参与者有某些要求,例如这些参与者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决策体制,包括家庭、企业等。

2. 当代(本书著于70年代)西方国家遭遇的挑战是投票参与率低下。

3. 在解决2的过程中,由1引申出来的一个矛盾是:即使在民主体制下,大部分决策也难以让所有公民参与,尤其是社会底层、未经民主训练的参与者要么对政治兴趣寥寥,要么在家庭生活和企业活动中体验的是authoritarian组织方式。所以盲目追求高投票率,反而可能动摇民主的根基。因此,在政治理论家中,被广泛接受的观点是参与(participation)只在民主中扮演极小的角色。

4. 精英民主理论的代表人物熊彼特(Joseph A. Schumpeter)就认为,想让全民议政是不显示的,最终社会仍要由精英阶层统领。而代议制的好处在于让这些精英互相竞争,受全体公民委托来制定政策,但同时又对他们有制约机制。这才是民主的核心。

5. 同时,广大选民对政治无感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社会对立,例如政策变化导致的社会冲击。

6. 对民主体制的另一要求是社会需要有一定程度的同质化(heterogeneity),才能保证在精英竞争的情况下社会不会分崩离析。

7. 由1而来的另一个引申是,政治民主体制需要与此社会中其他组织的主流合作方式相符。比如,如果一个社会中的企业和家庭都是authoritarian,那就无法保证民众受过足够训练,参与民主政治。

8. 卢梭对理想国的描述是,一个社会中任何一个公民都不能富有到能完全买断另一个公民,这才能保证每个公民政治观点的独立性,进而保证民主的有效性。但这些公民之间又需要互相依赖,这样他们才会在议政时平衡自己的私有利益和集体利益。最终,这样的体制制定出来的法律才能被所有人接受,实现真正的法治而非人治。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